2010年8月12日星期四

阴谋论

最近公司有一小撮人纠集了团购汽车的活动,我正好有这个意向也积极掺和。可惜正好赶上在外出差只能邮件参与无法实地跟他们去摇旗呐喊。

基本过程是这样,本来一大群人涌向某购车点谈好一个价格,并纷纷签署了购车协议和定金5K。结果当天下午有人发现另外一个新成立的购车点可以谈出更为优惠的条件。于是大家纷纷转投新店开始闹哄哄的谈判。谈判结果非常理想,于是大家考虑如何去退掉第一家的定金,从而以更为理想的方式实现自己的购车梦。

尽早谈判代表们过去跟第一家购车点进行了谈判,结果如下:购车合同则明确写了5000预付款,违约要收回。所以只有对他们有利,对我们没利。去告欺诈的话,其实也不是很明确的证据,毕竟协议上没有签名和盖章。也可以到315投诉或者上网揭露,估计费时费事,也并不一定有效果(这个没搞过,所以只是主观认识,也许会有效)。这个也和法律人士咨询了下,无效的协议没有法律支撑,不好弄。所以,总的来说,我们是被算计了,基本上是无法退车了,不过提车速度是会较快,更换了个保险,送了个隔音棉。教训就是以后一定要看清楚合同,明确责任,否则中了陷阱也没有办法。大家验车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一些。

其实,买东西都想买最便宜的乃是人之常情,看到第二家发现更优惠于是准备调头也无可厚非。但是明明是因自己已经签署了协议和支付了押金而无法轻易毁约(且不说这合约有多么漏洞百出)的前提下,就悍然就丢上来一个“总的来说,我们是被算计了”这样的苦情结论是不是被压迫感也太好了?!

为什么中国人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就有充当受害者的莫名冲动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爱思索的我不停地问自己,这是骨子里面的阴谋论在作祟还是由于欠缺契约精神导致的呢,还是兼而有之呢?

 

    10708

8803543_12324784.jpg
8803543_12324784.jpg

0 评论:

文章评论统计

文章共计 篇,评论共计 个。

返回首页